7月27日上午,#鼠尿病#引发热议,冲上热搜第一。
记者发现,起因是马来西亚本月的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引发网友关注:23岁青年莫哈末依克马疑因饮用未清洗的罐装饮料,染上鼠尿病,4天后不幸离世。
依克马与友人登山时,可能饮用了未清洁的罐装饮料后受感染。其父亲莫哈末阿兹祖丁称,依克马在本月中旬照常上班,15日开始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到私人诊所就诊,医生仅开了发烧药和止痛药。17日病情恶化,室友送他到诊所后转至马六甲中央医院。
家人赶往医院途中,依克马还表示“我还可以撑”,但不久后就失去意识。最终,他于17日晚不治身亡。医生表示,依克马染上鼠尿病,短短4天,肾脏、肺部、神经系统和心脏均遭严重破坏。
鼠尿病其实就是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老百姓称之为“打谷黄”“稻疫病”,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它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细长、螺旋状的微生物,其形态独特,犹如一条小蛇。其重要宿主为哺乳动物,如啮齿动物鼠类和大型哺乳动物牛、羊等,部分小型哺乳动物如蝙蝠也携带钩端螺旋体。
“当下雨的时候,这些藏在动物尿液里的钩端螺旋体就可能随着雨水一起流到水坑里,如果有人接触到了污水,比如在小溪里玩耍、农民在田间劳作、渔民在水上作业、在野外游泳等情况下,钩端螺旋体就会趁机钻到人的身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医师李凌华说。
发热头痛小腿痛留意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侵袭力较强,一端或两端黏附即可穿透皮肤、黏膜,也可从破损部位对人体形成侵袭并快速繁殖,直接进入或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系统, 造成钩端螺旋体血症。
李凌华表示,当钩端螺旋体在人体时,会引发一系列症状,一开始可能只是普通的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让人误以为只是一场小感冒。但随后,会出现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也就是我们小腿的肌肉)会疼痛明显,眼结膜也可能充血变红。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钩端螺旋体病可发展为重症,出现肺出血、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显示,人群对钩端螺旋体病普遍易感,但该病在年龄、职业和性别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病例主要发生在20-49岁的青壮年患者中,占发病总数的70%以上;职业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学生和从事野外作业的人群;男性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死亡风险发生在50-59岁的中年男性群体。
假如接触在雨后的积水,身体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专家表示,钩端螺旋体病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康复。
如何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在暴雨天,非必要不出门。李凌华提醒,如果出门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在田间劳作、水上作业、野外游泳等,应尽量做好防护措施,如穿防水靴、戴手套等,避免在不明水质的水域中游泳。
同时,对于家养动物,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保持动物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老鼠等可能携带钩端螺旋体的动物。
专家还提醒,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可能受污染的物品或动物后。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潇湘晨报、央视网、羊城晚报此前报道)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