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面前摆放的散装大米时,各位是否产生过将手插进大米的想法呢?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喜好,甚至有人把它称为“大米情结”。而这个“情结”,是存在科学解释的。
我们为什么会想摸大米?
皮肤的压迫感
我们皮肤上分布着很多各种各样的感受器。当手指插进大米里的时候,大米的颗粒就会对手指产生一种轻微的压迫作用。这种压迫作用会刺激皮肤上的压力感受器,从而产生一种舒适的感觉,有放松效果。
当我们的手指插进大米里的时候,就像在给自己做一种按摩,这种按摩可以让我们的手指血液循环更加顺畅,也可以让我们的大脑释放一些能感到舒适和愉悦的物质。
大米的导热性
除了皮肤的压迫感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我们手插进大米里的感觉,那就是大米的导热性。
当我们的手指插进大米里的时候,大米会从我们的手指上吸收少量一些热量,使得我们的手部温度微微降低,所以我们会感觉到一种凉爽而不是冰冷的感觉。
另外,大米含有丰富的淀粉,也会让手变得干爽。双重凉爽的感觉,对于我们在夏天或者炎热的环境中,是一种很舒服的体验,也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放松。
抓握动作的心理效果
手插进大米里的“上瘾”感觉,还和抓握动作有关。
抓握动作是一种很基本的人类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类行为。这个动作对心理状态存在一定的影响,握拳或者抓握物体,可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为什么会选择大米作为对象?
可能是因为大米的颗粒大小和形状。
大米的颗粒一般是长方形,长度约为5-8毫米,大小适中,可以让我们的手指在插入的时候感觉到一种被紧密包裹,但是又不至于产生疼痛不适的压迫感。
而其他的谷物,如黄豆、绿豆等,颗粒一般是圆形,其尺寸也比米粒更大,难以紧密贴合手指,会有更大的间隙,无法做到大米那种较为紧密的包裹感,会让我们的手指在插入的时候感觉到一种不够充实或者不够顺滑的感觉。
而燕麦颗粒一般是扁平粗糙的,可能让我们的手指在插入的时候感觉不够平滑。
大米颗粒间的摩擦力和空隙也很重要。
大米的颗粒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可以让椭圆形的大米颗粒在我们的手指的移动和挤压下产生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竖向的大米会被向下挤压,迫使周围的米粒横向移动;横向移动的米粒会进一步推动周围的米粒扩散,压缩至一定程度后米粒将被迫向上翻滚,从而给我们的手指带来一种有节奏的刺激。
大米的颗粒之间也有一定的空隙,这种空隙可以让大米的颗粒在我们的手指的插入和拔出时产生声音反馈,也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
最后提醒大家:为了卫生起见,在超市里还是要克制一下自己的欲望哦
转自:北京科学中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