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过硫酸!3分钟穿透皮肤直达骨头,灼伤巴掌大的皮肤或能致死,快查查家里有没有→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12次 时间:2025-09-18

近日,浙江杭州“女子散步误踩氢氟酸离世”的消息备受关注——52岁的涂某某在余杭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接触废弃氢氟酸,送医抢救后仍不幸离世。

这起悲剧,让一种名为 “氢氟酸” 的腐蚀性溶液进入大众视野。

氢氟酸是弱酸,清澈、无色,但实际危害却远超硫酸等强酸。它穿透力惊人,15秒穿过硅胶手套,5%浓度花3分钟就能穿透皮肤直达骨头。

不仅如此,因氢氟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若人体被其灼伤约(或超过)巴掌大的皮肤,或有可能致死。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家用清洁剂或含有氢氟酸,使用不当存在“中招”的可能。

擅长偷钙的“化骨水”

氢氟酸(HF)作为一种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外观上与普通液体差别不大。

氢氟酸又被形象地称为“化骨水”,它的可怕之处不在于酸性,而是穿透性、腐蚀性和毒性。

实验证明,氢氟酸中的氟离子具有极强的组织穿透性,很容易通过完整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被吸收。

例如,穿过1mm厚度的硅胶手套仅需15秒;5%浓度的氢氟酸仅需3分钟就能穿透皮肤角质层,而同样浓度的硫酸需要15分钟,盐酸则要2小时。这种特性使其能快速深入皮下组织,甚至侵入骨骼和血液,对身体造成深度伤害。

此外,氢氟酸对组织的破坏性也不可小觑。若人被氢氟酸灼伤1%总体表面积,即灼伤面积约或超过一个巴掌大小,就有可能致死。若接触的是高浓度氢氟酸(如浓度超过 40%),即便接触面积仅为指甲盖大小,也可能因氟离子快速、大量渗透,在短时间内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并引发全身毒性反应。

氢氟酸如何悄无声息地“夺命”?与其“迟发性”与“强毒性”有关。

人若不慎接触氢氟酸,初期可能仅出现红斑或轻微刺痛,让人放下警惕,但数小时甚至12小时后,剧烈疼痛、水疱、组织发黑坏死等症状会陆续出现,此时往往已造成严重损伤。

微观来看,这是因为氢氟酸中的氟离子进入体内后,会疯狂掠夺骨骼中的钙、镁离子,并与钙、镁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导致血钙、血镁急剧下降,让人出现抽搐、心律失常、骨骼畸形等症状。

更进一步地,氟离子还会作用于心肌细胞,破坏细胞代谢功能,引起心肌损伤,造成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严重者可反复多次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和死亡。

某些生活日用品或含氢氟酸

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腐蚀作用、反应活性较高的无机酸,氢氟酸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在工业领域,氢氟酸是制造氟化物、氟树脂、氟橡胶等关键化工产品的核心原料;常用于半导体芯片、液晶显示屏的清洗与蚀刻,不锈钢、铝制品的表面处理,玻璃加工行业等。

生活中,不少人家中常备的清洁剂也可能含有氢氟酸。需要提醒的是,为了增强去污效果,特别是一些标注“强力去渍”的清洁剂,如玻璃清洁剂、陶瓷除垢剂、瓷砖粘合剂、除锈剂、杀虫剂、管道清洁剂等可能含有氢氟酸。

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建议大家查看一下家里清洁剂的成分表,若发现家中的清洁剂含有氢氟酸,尽管浓度较低,使用时务必多加注意,切记不可与其他清洁剂混用,以及使用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除了氢氟酸,生活中的漂白水、盐酸洁厕剂、强碱管道疏通剂、水银体温计、老旧油漆等化学品都须提高警惕:

五字口诀有助降低伤害

若不慎接触氢氟酸,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最大限度降低伤害。

牢记五字口诀"脱、冲、喷、盖、送":脱污染衣物→冲水15至30分钟→喷六氟灵→盖无菌纱布→送医急救。

第一步:脱

远离污染源,脱掉沾染衣物(动作轻柔,避免二次接触)。

第二步:冲

持续用流动清水冲洗15至30分钟(自来水即可,坚持冲洗至六氟灵到手)。

若不慎接触到眼部,需撑开眼睑,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尽可能减少化学品对眼部的伤害。

第三步:喷

大量喷上紧急买来或家中备有的六氟灵,如能在1分钟内使用,可有效中和氟离子,消除氢氟酸的毒性及腐蚀性,阻止氢氟酸向深层组织渗透。

第四步:盖

用保鲜膜包裹伤口(防二次污染)。

第五步:送

及时就医。到医院第一时间告诉医生:"氢氟酸烧伤+接触时间+浓度估算",医生会根据情况快速启动相应的治疗方案。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