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的5个信号,很多人没注意血管就堵了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19次 时间:2025-10-23

早上起床犯困

你以为只是没睡好?

最近总犯困、思维慢

甚至蹲下站起就眼前发黑?

这些“小毛病”可能是血液黏稠的警报!

晨起头晕、精神萎靡

思维迟钝、蹲位气喘、阵发性视力模糊

出现3个信号就该查了!

黏稠的血液像“堵车的马路”

不仅拖慢全身供氧

更可能悄悄攒出血栓、心梗......

学会5招“冲稀”血液

血管通畅少生病

【本文审核专家】

倪磊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血液肿瘤科

01

血液黏稠会发展为血栓

血液黏稠度高是血栓、心梗、脑梗等疾病的重要诱因。

血液黏稠度增高最先影响毛细血管。因为毛细血管是所有血管中直径最小的血管,受到血液黏稠度的影响最大。

当毛细血管的血液黏稠度增加时,血液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无法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如果细胞长时间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浸润,就会损伤甚至凋亡。

血管壁损伤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易沉积在损伤处,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后会激活凝血系统,最终可能发展为血栓。

血液黏稠度是血液动力学的一部分,是形成血液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微循环处血液流速减慢的时候,血细胞可能就会发生叠连、聚集,黏稠度升高,使阻力明显增加,进而影响到微循环的正常灌注,对于大脑、心脏都会有相应影响。

血液黏稠度高表现

1.晨起头晕

2.精神萎靡

3.思维迟钝

4.蹲位气喘

5.阵发性视力模糊

以上5个如果占了3个,提示大家要查一下血液黏稠度是不是增高了。

可就医检查血流变学指标或血常规(红细胞压积),明确血液黏稠程度。

02

血液黏稠度高的诱因

食用含有大量脂肪的食物

比如肥肉、油炸食品及过量烹饪用油,这些脂肪来不及被身体吸收,会导致身体内血液黏稠度增加。

食用含有大量糖分的食物

比如烘焙产品和果汁饮料等,这些糖分也会聚集到血液中,导致血液黏稠度的增加。

压力过大或缺乏运动时

运动不足会导致脂肪无法及时代谢,血糖、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

压力过大则会升高皮质醇,抑制脂类代谢,进一步加重血液黏稠。

抽烟饮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酒精会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双重作用下加速血液变黏。

身体脱水时

大量出汗(如剧烈运动后)或发烧导致体液流失,血液水分减少,溶质浓度升高,黏稠度随之增加。

03

5个改善血稠的方法

多喝水:平衡血液黏稠度

温度:

20℃~25℃的白开水比较合适,要小口慢慢喝。

最佳时间:

晨起空腹、三餐前一个小时及睡前进行补水(避免睡前立即大量饮水影响睡眠)。

补水量:

每次150~200毫升,睡前建议在100毫升左右。

多吃可调节血液状态的食物

推荐食物:

黑木耳含胶质,可吸附血液中多余杂质;

洋葱含硫化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香菇含香菇嘌呤,有助降低胆固醇。

此外,蔬菜、瓜果等,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有助降血脂,粗纤维能起到阻止胆固醇吸收的作用,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少吃动物内脏:减少脂肪摄入

动物内脏含有大量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会加重血液黏稠度。

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少吃高脂类食物及甜食。

经常锻炼:促进脂代谢

不管是爬山还是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都可以促进脂代谢。

另外,运动还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

建议每周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戒烟限酒:防止意外发生

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

科学应对血液黏稠核心要点

一、5个信号说明你的血液可能黏稠度高

晨起头晕、精神萎靡、思维迟钝、蹲位气喘、阵发性视力模糊,5个如果占了3个,提示大家要查一下血液黏稠度是不是增高了。

二、血液黏稠度高的诱因

食用含有大量脂肪的食物;

食用含有大量糖分的食物;

压力过大或缺乏运动时;

身体脱水时;

抽烟饮酒。

三、5个改善血稠的方法

多喝水——平衡血液黏稠度;

多吃可调节血液状态的食物;

少吃动物内脏——减少脂肪摄入;

经常锻炼——促进脂代谢;

戒烟限酒——防止意外发生。

来源:CCTV生活圈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