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什么也没干,还会感觉疲惫不堪。那是因为我们只让身体休息,而没让大脑“休息到位”。专家认为,短期的适度压力,对身体有一定益处,能提升注意力、反应力与计算力,有助高效完成任务,还会增加肾上腺素、多巴胺分泌。但长期过度压力会致抑郁,损害身体状态,影响脑与心血管结构,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健康中国为你支招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四种方法
助大家呵护大脑
摆脱压力与疲惫
01
每日冥想10分钟
给大脑“断个联”
设定每天10分钟的冥想时间。具体做法:找个安静角落,远离手机、音乐和交谈,闭眼静坐并专注于冥想本身。这一停顿如同一次内在的“断连”,无需复杂操作,只需让大脑暂时 “放空” 即可。
专家建议,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改善睡眠质量、提升身体活动耐力、适度参与益智游戏等方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认知功能,并对痴呆相关危险因素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如果经过规范化培训,每天进行45分钟冥想练习,将会明显改善焦虑,效果不差于药物治疗。
02
有氧运动
给大脑“充氧”
很多人觉得运动是消耗,其实适度运动反而能帮大脑“充电”。每天适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或者温和的瑜伽等,能促进血液循环,给大脑输送更多氧气。当大脑供氧充足,你会明显感觉思维变快、精力更足,之前的昏沉感也会消失。更重要的是,运动能提升“心力”,帮你恢复攻克难事的意志力,就算之后工作忙起来,也能更有底气。
03
视觉“节食”
给眼睛“减减负”
我们的眼睛每天接收大量信息,杂乱的书桌、浏览器里多开的标签页、后台自动播放的视频……这些视觉干扰,会让大脑不停“分心处理”,即便无事也觉疲惫。而视觉“节食”就是主动移除这些干扰元素,如清理书桌、关闭多余标签页、暂停后台视频,待视野环境清爽后,思维清晰度也会随之提升。
04
夺回注意力!
切断重复心理活动
当“我赶不上了”“要是……怎么办?”这类引发焦虑的想法在脑海中盘旋时,应大声说出“停”这个字。这种有意识的停顿,能切断重复的心理活动,重新夺回对自身注意力的掌控权,减轻心灵的满载感,摆脱焦虑思绪的纠缠。
大脑和身体一样,需要“主动休息”,而不是等它“累到罢工”。这四种方法都很简单,哪怕每天选择一项做,坚持下来也能看到变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来源:CCTV4